查看原文
其他

张沛超:略论精神分析的“四转向心”



小编特别提醒:在 “ PSY心里程 ” 后台回复此次微课的编号 “ 011 ” 即可收到此次微课录音。


本期微课邀请的是张沛超老师。



张沛超


理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

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精神分析与东方文化研究机构“深港书院”创办人、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预备成员、香港精神分析学会成员/副主席。曾在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华中子和心理咨询中心执业。

做为国内精神分析少壮派领军人物的张沛超老师,师承张掌然、钟年、吴和鸣三位教授研习哲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

目前接受:

美国精神分析师Dr. Arthur Lynch(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主席)的分析。

以色列精神分析师Dr. Lea Klein(桑德勒的被督导者)

和美国精神分析师Dr. James Gooch(为比昂晚年在洛杉矶的被分析者)Dr. Howard Bacal(巴林特和科胡特的被分析者)的长期督导。


逐字稿

张沛超老师:很高兴见到各位,今天这里有500人,如果加上各位家属的话可能要超过1000人了。非常高兴能够跟各位一起守岁,我们现在每年有两个守岁的时间,一个是农历的大年三十晚上,一个是今晚。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是第一次用微信讲课,还不太熟悉。
各位购物车里的东西备的也都差不多了,就等着吉时已到,我跟各位也是一样的,就等着这个课结束领到打赏的钱然后就可以准备付帐了。
前边的文字内容已经介绍了我本人,所以我也就不再重复了。我看到今天晚上的参与者中有一些是已经听过我课的学生,甚至是系统听过课的。那么对于你们而言,可能没有什么太新鲜的东西,全当复习一次。
现在我才刚刚发现居然还有速记,挺好的,如果各位是听觉型的人就可以只管听,视觉型的人就可以看文字记录。我本人是视觉型的人,所以以这种形式对我而言多少有点不适应。
对于新朋友,我不知道有多新,是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与心理学相关的呢?如果是与心理学相关的,是不是第一次听到与精神分析相关的呢?也没有关系,今天讲的内容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精神分析的四转向心这种说法并不鉴于各种教材,的确是我个人的一个从临床中得到的一个经验的总结。就像是这个课程介绍的已经有的一样,我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呢?四转向心这个概念。首先它可以应用于我们观察哪一类人能够从精神分析或者从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中获得益处。
有些人能够比较从精神分析中获益,而另外一些人不但没有从精神分析中获益,而这种能不能与他们本身病的程度的严重没有相关。一个在症状上病的很重的人,如果他具有这四转向心,那他仍然可以从我们精神分析性的工作中获益。相反如果一个人哪怕症状意义上病的很轻,如果他的四转向心很微弱,他也不大能够从精神分析中获益。
可能带来一个问题,那么人他的四转向心是不是像人格中的一个纬度一样,可以用一个量表测量,测量之后变成对他而言一个稳定的指标呢?我想四转向心的确是可以用量表测量的,我也正在与人合作在编这个量表。但是凭我在临床上的感受而言,我觉得一个人在四转向心上的指标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也就是四转向心是一个可以培养的。
如果一个来访者找到我们,她比较关心的是她丈夫的外遇情况,她非常担心她丈夫会不会跟她离婚。她认为这是丈夫不忠于她,她早就看出了丈夫是这样的人。而且她现在非常急切想要从咨询师这里获得,我究竟该怎么做?我要不要去捉奸?我要不要先提出离婚?我要不要先分割财产?当咨询师想要对她的情绪感兴趣的时候,你却发现没有办法去问。好象这个来访者不能够体现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找到咨询师她是由于发现丈夫有外遇,所以来寻求帮助。她把这个问题看作是对方的一个问题,是对方不忠,对方人格中本来就具有这样的。而且她急切的希望得到一个关于此问题的明确的建议。我究竟要不要跟他继续下去,我是不是要去捉奸,我是不是先分割财产或者要不要先提出离婚。
无论咨询师怎么努力,这个来访者都没有办法体验到自己的情绪,她很急,可是她更感兴趣是如何能解决问题而变得不急。她对于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急?甚至自己的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都没有兴趣。来访者非常的急,她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而对于她为什么会急成这个样子,她没有任何兴趣。
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看她有没有具备四转向心呢?我们四转向心的第一条就是由未来转向过去。第二条由外界转向自己。第三条由行动转向好奇。第四条由实体转向缘起。
在刚刚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来访者她只是要一个对未来问题的可能解决途径。来访者她对于我们想要她回忆一下过去,她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一类的提问显得不耐烦。你告诉我接下来该怎么做,我跟他能不能走下去?而且来访者她会觉得这些问题就是一个外在的问题,使对方不忠或者是她自己没有留心发现对方的一些迹象。而对于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的个人的意义,比如说这个结果是不是与自己某些行为有关系?自己是不是以前在恋爱的时候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呢?来访者对于这一部分不耐烦或者说是完全回想不起来。来访者不愿意谈论她自己,只愿意谈论一个外在的问题。
那么再者来访者非常迫切的要求一个行动,她没有办法待下去,她觉得危机已经就在眼前,她不能等。所以必须要采取一些措施,做些什么。她对于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况,甚至不是第一次陷入这样的境况没有兴趣。
来访者把这个问题就当成是一个实体一样,像是一个茶杯一样的问题。这个茶杯里有剩茶应该怎么处理?应该把它倒掉。如果她老公对她不忠的话怎么办?如何想方设法把她老公变成重新忠实于她的人。她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实体的背后有着非常非常多的原因。这个原因既包括比较远的原因,也包括比较近的原因,既包括自身的原因也包括她老公那方面的原因。这些是她不愿意看的,甚至根本就不认为这件事情有那么复杂。
我们临床可以遇到这样的来访者,通常而言这样的来访者我还是会看一看,看看我能不能做一些工作让她对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内心,比如说她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己内心的愿望,自己内心的冲突感兴趣。她愿意不愿意从一个比较复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她愿意不愿意先把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悬置起来,而应该对自己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困境产生好奇。我会尝试着做一些这样的努力。
当然这样的努力不是总能够见效的,对于有些人而言,他们要么是由于人格当中没有这些因素,要么是他自身的某些发展带来的创伤损害了他心境如此转换的能力。这样的来访者一个动力性趋向或者是一个精神分析趋向的治疗对他们帮助不大。
我发现有时候可以,有时候不可以。有一些人他好象人格当中没有这样的成分,这当然并不是说他人格一定是病态的。有些人他本身按照人格的分型方法,他是比较外倾的,他倾向于行动的。这样的人他没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和趋势的话,不是一种病理性。也有一些人他是由于发生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带来他不愿意进行此种领悟。这种创伤他有时候带来一些阳性的结果,有时候带来一些阴性的结果。比如说阳性的结果,这个创伤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当这个来访者察觉这个问题可能与自己的乱伦幻想相关的话,他可能这部分不愿意探索。他不愿意探索不是因为这部分没有内容,而恰恰是由于这部分存在着冲突的内容。所以这种情况下来访者也不愿意回到过去,也不愿意回到内心里。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的创伤发生的非常的剧烈,重复次数非常之多。这个创伤毁损了来访者思考的能力,回损了他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那一部分真的没有被经验过,所以现在不能被回忆起来。这个情况也会带来一种四转向心的缺失。
一个小结,那就是四转向心的有无或者是四转向心的质量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来访者。或者看这个来访者在工作的哪个阶段,哪怕你是一个精神分析趋向,也不是代表所有来访者一上来你就必须要跟他做特别纯的精神分析趋向的。有的时候先导阶段的确是问题解决趋向的。你需要去判断一下,来访者是哪种类型,他处于哪种阶段呢?
下面我们挨个谈一谈四转向心,第一是从未来转向过去。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每个人他来寻求帮助,不是由于他过去发生了什么,甚至也不是由于他当下怎么着了。往往是由于未来将要发生的一种威胁的情境。一个人小时候他也被性虐待,直到现在他每天晚上还会做一些虐待性的梦。可能他二三十年来都没有寻求帮助,他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寻求帮助了呢?
原来是在接下来可能打算要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或者是他打算要跟人结婚。由于未来将要到来某个情境是他内心目前的状况所不能兼容的。所以这个给他制造了一种非常强的威胁感,他觉得不能够胜任将要到来的情形。所以未来对他而言是一种威胁,这个时候未来出现的一种焦虑的信号就把他给逼来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一个男性他来寻求咨询,他咨询这个问题是他自己两三岁的时候一个老问题。为什么两三岁的老问题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都没有寻求帮助呢?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他自己的儿子也长到两三岁了,这个时候儿子到达两三岁激活了他一些东西。他觉得无法胜任他作为一个照顾两三岁男孩子的照顾者,所以这也让他觉得焦虑。他由于未来的焦虑被逼到咨询或者治疗情境中来。
刚刚举了两个例子给大家一些印象,各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临床情境。你的每位来访者都担心未来出现什么而不得不进入咨询呢?他为什么不是由于过去发生什么?当然也是由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是过去发生了那些年为什么都没有构成问题呢?所以我们就需要从未来回到过去。各位可能也要有疑问了,为什么我们不回到此时此刻呢?对,此时此刻最为重要。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说,只有此时此刻。
可是当我们谈论过去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此时此刻谈的,我们以谈论过去的方式使得过去被当下化了。我们关注的仍然是此时此刻,被当下化了的过去。最近有一个连续剧叫《琅琊榜》,很多人都看过,我也刚刚看完了它。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从未来回到过去的一个例子,为什么这样一群人非常固执,甚至非常强迫性的,不计一切代价一定要复原一桩13年前的旧案的情境呢。那些不是已然发生到现在了呢?赤焰军的事情和齐王的事情不是已经发生了吗,还能做些什么呢?可是将来要发生什么呢?将来要面临哪个王子继位,谁来掌握这个政权,谁来保证这个悲剧不再重演呢?这样的情况下回归到过去,复原历史的真相就非常非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视剧是这样,我们的临床情境也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这个流派这么关注过去呢?因为过去从来都没有过去。时间关系,我们第一转向心就到这里。我每一次讲四转向心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每一期会面对不同的人,讲法都是不一样的。像我刚刚举的这个例子一样,以后可能换成别的例子了。
我们再说说从外界转向自己,这一点大家可能没有太多的疑惑。当一个人进入到临床情境的时候,当他在诉说自己的问题,我们就会留心他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谈论他所遭遇的问题呢?是一个在外面、环境、他人,还是在里面、内心、自身的呢?如果是自身的话他能不能感觉到自身的感情,能不能感受到自身的某些愿望,能不能感受到自身的一些冲突呢?
感情、愿望、冲突构成了我们内在非理性生活的主要途径。你们在座有我的学生,在我这里读到很多年的学生。相信你们在这一点非常非常的熟悉,临床工作的每一步都是沿着来访者的内心。来访者内心的情感,来访者内心的愿望,来访者内心的冲突。我们的回应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一面质量非常好的镜子。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说的什么意思?我们心的功能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任何东西放在他面前它都不扭曲。
他无比忠实的反映出来访者内心有什么就是什么。大家会觉得这样一面镜子是不是没有温度呢?其实我自己也这样觉得,相比较温度而言,我觉得内心的真实更为重要。无论是自身的体验还是我在来访者那里工作的体验以及我从自己的很多老师们那里间接获得的体验。我都认为只有真相,只有真实,他才能够真正的使我们的内心成长起来。那么这样的一个观点其实是比阳(音)所非常愿意看到的。我们内心现实跟外在现实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对我们而言是第一位的现实。所以说一个人不能完全的感知到他内心有一个内在现实,大多数情况下外在现实都是通过内在现实的借导,就像一个眼睛一样,被内心眼睛看到。这样他很自然的就对内心的现实,心里层面的现实产生兴趣。这个时候他内在的世界才会由荒芜变得越来越丰富。
我的第一任分析师曾经讲过真实的力量远大于完美的力量。我把这句话也告诉了很多人,这里的真实并不是指我面前放了一个茶杯这样的一种外在的物理的事实。这里的真实指的就是我们内心的现实,这种内心的现实无论好坏,无论带来的感觉如何,他的力量远大于完美的力量,完美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维持完美只会让我们更脆弱,而从内心的真实这里获得有关自身的真正知识,并且与内心的真实同在,这样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我每天都沉浸在这样的内心现实里,沉浸在很多人的内在现实里。
我会发现没有任何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心,没有两种一模一样的冰,甚至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治疗时刻。这其实是非常美的,尽管你待在一间房间里,可是你感觉你在遨游一个星系。我深深的感觉如果不能够欣赏内心现实的这种美丽,壮丽,博大,深邃,这生活是没什么意思的。
你可能也会疑问,临床工作这么苦,很多时候都不开心,有时候会感染一些不太好的情绪,你这样做是不是一种防御呢?我不能完全排除这种猜想的可能性,但我仍然觉得这样的内心世界无论它带给你的感觉是快乐,兴奋、轻松还是悲伤、绝望、沉重的,他们在真实的层面上是一样美的。我觉得想要欣赏这种美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周游世界或者是你一定要登上月球或者你一定要去一趟圣地,去一趟耶路撒冷,你要去一次不丹。你能够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里发现这样一个宇宙的存在,当然也包含你自己。渐渐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人的症状简直是一个伟大的杰作,像是某种神迹一般。
我补充一下我的第二任分析师他告诉“如果一个人忘记的话,其实是没办法宽恕的”。我们如果想要忘记某人,想要宽恕某人、某事,我们只能回忆起这个人、回忆起这件事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我们仍然要回到过去,你会疑问,如果我们回到过去的话,我们发现过去很多事情里充满了恨,没有什么好东西,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你要想放爱一条生路,你得先给恨一条生路才行。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前两个转向心,第三个转向心是由行动转向好奇。总体而言精神分析是一个不那么倡导行动的。比如说见诸行动,不管是来访者的见诸行动还是分析师的见诸行动,一听到见诸行动,基本上就是一个贬义词。
我们放了那么多东西在购物车上,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的一个来访者他的家里放满了卫生纸,他为什么要存那么多卫生纸呢?他没办法这么问自己,只要是空的时候就极端的焦虑,所以容不得让自己反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不买不行吗?我为什么选择的是卫生纸,为什么没有选择别的东西。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这样的一个习惯呢?如果我放弃了这样的习惯,我的生活会怎样,他没有办法升起对这个东西的好奇。好奇这个词,奇是什么意思?奇其实就是不正常。说一个人好奇,就是喜欢不正常的。如果一个人相当相当不正常的话,这个人就是传奇,甚至这个人就是奇葩。
你看不正常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奇,好奇就是我们对于这些不正常有兴趣,其实干我们这行本身就在好奇,我们不是跟着主旋律跑,我们就是喜欢看这些奇奇怪怪的人,听这些奇奇怪怪的事,这些都是好奇。
但是好奇他分成两种,分别对应比昂的K和-K,你们可能知道比昂这个人,也可能不知道。他是我们这个行当的一个祖师之一。我本人的思想受他影响最多、最大。他把好奇分为两种好奇,一个K的好奇,一个-K的好奇。我把它们就翻译成一种是温和的好奇,一种是愚蠢的好奇。有些人说我不想行动了,我也感兴趣,你赶紧告诉我,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这是不是俄狄浦斯冲突,我这是不是由于跟自己的母亲关系不好,你赶紧告诉我,为什么过了这么多次你还没有给我解析解析呢。这种好奇也是好奇,但是这样的好奇他本质在于卸载某种焦虑,而非想要面对某种真实。他并不想体验,也不想从这个体验当中学到什么。所以尽管形式上是好戏,可是他本质上仍然是行动或者说是妄动。
这样的好奇他不能够带来智慧,也不能够带来领悟,所以也不能够导向、修通和解脱。我这里强调另外一种好奇叫做温和的好奇,这种好奇他是真正的想要获得真相,并不仅仅是被焦虑所驱使。相反面对这种真相的焦虑程度会逐渐增加,他并不是一定要追求某个结果、某个答案、某个无比正确的解析。而是这种温和的好奇本身打开了一条通往体验的道路。这里要谈到我自己对于精神分析的一个体会,我觉得精神分析他其实就是去体验那些经历,但没有经验的存在。
张沛超老师:听了之后你会觉得好奇,我们经历过,但是没有经验到,现在我们可以去体验。对,如果你对于自身的这一部分不好奇的话,他就不会体验。所以一个人可能病的很重,从症状学上病的很重,可是如果他在临床情境下他仍然急着不是说你赶紧把我变的舒服一点或者赶紧告诉我,我为什么这样的原因。相反他能够在这样一种极端的焦虑的情境下,他能够忍受这些不确定性。而同时仍然向自己的经验敞开,无论这些经验乍一看是正面或者负面的。这个人他其实对自身有着温和的好奇,他在这个转向上是比较聚足的。哪怕他病的很重,很痛苦,他仍然能够从症状和痛苦当中发现智慧。
谈到智慧,精神分析讲智慧,自然科学也讲智慧,西方哲学也讲智慧,佛教佛学也讲智慧。这里讲的其实它是与我自身的精神分析经验和宗教修持、文本阅读不可区分的智慧,这个智慧指的其实就是有关无偿的见解。怎么讲呢?我们的来访者都是被无偿所吓倒的一帮人。你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自己临床的来访者或者是包括你们本人,你们是不是更加喜欢长的德事物,而讨厌那些不受控制的事物。讨厌那些变幻莫测,讨厌那些即将发生是坏的事物。无论目前的情况怎样,无论自己过的开不开心,只要这样一直下去也好。
那其实无常是怎么一回事呢?无常跟缘起是一回事。我们如果能够体验到事物一个缘起的特性,我们就能够体验到无常。说事物缘起的特性就包括我们这个人的情感、愿望、冲突、思想、人格、人际关系、生活境遇是无常的。我们的病其实也是无常的,这个无常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背景当中的。我们当然希望如果我们的心理痛苦是一个实体该多好,比如你的脚上扎了根针子,解决问题很方便,我们把针子拔了扔出去就好了。或者身体上某个地方长了一个良性的肿瘤,它是一个实体,肿瘤也没有转移。我们需要准确的定位,把它从你的身上切割出去就好了。我们的症状也像这根竹签或者是肿瘤一样,它是孤立存在的实体,我们想方设法把这个实体移出,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包括对于我们的心理疾病,如果他可以通过吃一阵子药,这个症状就消除了,这样不是很好吗,它只是一个实体吗。
谈到实体这块其实讲的可深可浅,深的话要牵扯到整个西方哲学对于实体这个概念的一系列展开。而西方哲学是建立在实体这个概念上的,这个实体是单一的,纯粹的,孤立的,不发生变化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出的西方的心理学,西方的心理治疗,西方的精神医学,他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实体观念的。
古代印度人是不是这样看待这个世界的呢?不是这样的。古代中国人是不是这样看待世界的?也不是。古代印度人倾向于把世界看作缘起的过程,这里主要指的是古代印度的佛教。那么古代中国人他也没有实体的概念,他倾向于把这个世界看作是气,而不同形态气的不同阶段,气的各种转化过程,是这样看待世界的。所以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就影响甚至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人,看待人的心,看待人心的痛苦和看待如何去除这个痛苦。心理治疗很多流派都是基于这样,比如说像行为疗法,比如说像认知行为疗法,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实体主义作为背景的一个治疗观。
精神分析这个体系非常大,你不能说精神分析整体一定是实体主义或者是缘起主义,因为精神分析牵扯很多人,不同时期这些理论家人不同程度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不能远的话像文革,比较近的话像奥格登。他们各自构建的理论有些偏实体主义一些,有些偏缘起主义一些。
来访者的症状当然在我的观点里,他根本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东西。他就像不断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一个波浪或者一朵浪花一样,形成波浪和浪花是需要无数种因素决定的。其实把这些因素,这个症状怎么升起这个过程弄明白。我们看待这个症状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跟这个症状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会影响到我们还是不是继续把这个症状看作一种病。需要被干掉的一个实体,一个异物呢?
我从自己的老师吴和鸣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见解,我们需要把来访者的症状的故事放在来访者本人的故事的脉络里去理解。我们甚至需要把这个家庭这个故事放在整个家族的脉络中理解,甚至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下去理解。我们一步一步的发现这个症状它背后所支持它的各种因缘。
看到这些症状背后因缘的时候,我们可能这个症状还在,为什么他会还在呢?因为支撑他的各种因缘条件仍然在。所以这当然不可能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没有了啊。这个时候我们和这个症状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而他不再是一个眼中钉,肉中刺了。他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整个生命体验里的一朵浪花。我们的生命体验是无数个生命体验中的一条波浪而已。我们的生命跟无数人的生命的连接,其中有些是有形,有些是无形的。
不仅仅是跟自己,重要的他人,家人的关系,甚至跟众生的关系。在众生中我们曾经都做过对方的父母,这不是一个实体意义上是真的做过彼此的父母,这是一个象征层面的。当来访者能够发生转移或移情的时候,你就是他的父母,在这一瞬间里你就是,千真万确。在你某些对来访者发展移情的时候,就作为把移情的一个特殊形式,那一瞬间他就是你的父母。
所以这样一来你看待自己的问题,你看待自己的疾病,自己的痛苦这个视角是不一样的。你的心就会变得比较大,而不只是被你的症状限制在一个角落里,你能够欣赏这个世界的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就是你欣赏他的多样性,你欣赏他的动态性。我觉得从这个观点来看,其实这个症状或者是我们心里的痛苦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启迪我们开悟的。维摩诘经说到烦恼即菩提,我觉得不是一句空话。当然我把这些分享给各位,并不是说张沛超是这样讲的,我的烦恼就是菩提,我这个病很好,不用管他了,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如果你能够有比较完善的四转向心,这个生活你不会把过去和现在和未来隔离开来,你希望你的生命体验的是有始有终的,它是一个过程。你也会对自己的心理现实怀着一种温和的好奇,这并不意味着这你变成一个病理性反刍,天天只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意味着你只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好奇,对这大自然的一切都没有好奇。而是意味着你能够把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中的我们和我以及我们的痛苦,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动态的精致、多样性的过程。
听了之后你可能会做一个比较,你可能会知道哎呀我这个四转向心非常的微弱,我毕竟对这个主题有兴趣,至少你到这里来就说明你哪怕觉得自己并没有很强的四转向心,但至少你对于这件事有兴趣。这个其实就是一个走上精神分析道路的一个蛮好的起点,不是为了什么。
这四转向心是我在自己的临床过程中,也在我自身的分析体验的自身的禅学体验,在自身的中医时间和自身的文本阅读过程当中形成的。我把他们放到一起,作为我自己临床工作的指导,我现在把这些分享给各位,希望它对各位有所帮助。
这个讲法不够常规,不够传统,因为我没有按照任何一本教材,而且这个讲法里面有蛮多的东方得因素。但是我想它毕竟来自于真实,它来自于临床的真实,来自于内心的真实,来自于我们这些文化里的真实,我想它是有价值的。我在不同的场合里已经讲过这个,今天在这样的一个缘起下,再一个光棍节、狂欢节前夕分享给各位。
我知道你们中有几位是我的来访者,尽管我试图阻止,可是我也没有一定要坚持请你们出去。我想这也算是一个缘起吧,你们听了之后可能就会知道我在干什么。当然知道我在干什么,并不是说你需要配合我干什么,这个没有什么用。有时候精神分析其实到头来蛮简单,只不过是对一个人花了好些年时间形成了真正的信任。形成真正的信任之后发现这些东西,老大妈都知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所以我觉得听听也无妨,至于听了之后有什么联想,这个不要紧,我们秋后算帐。
另外一些你们已经在我这里听过一些课,甚至都到过蛮长时间,这也算是比较外显,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道理有一个交代,也算是对过去工作的一个梳理。那么对于新朋友,甚至有些是今天刚知道有这么回事,刚知道有心理学这么回事,刚知道有精神分析这么回事,直接就进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缘起,也可能这个缘起会带来很长的故事。我自己之所以有到心理学系去,就是由于听了一个讲座,有这么大的一个种子般的力量。
我要讲的主体部分就接近尾声了,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得到想要的东西。但是你要说没得到的话,也没有关系,反正也就20块钱。
【问答环节】张沛超老师:我们提问题的先提到这里,我先把前面已经提的问题尝试的回答一下好不好。
在我准备回答的时候,大家请先不要继续问,否则我可能找不到前面问的问题。
我的课程和督导安排,说实话我现在基本上时间都是满的,除了已开出的课程之外,现在暂时还没有一个课程的计划。当然你要关注的话,你可以持续保持关注。督导的话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接收新的被督导者。由于个别督导他是需要比较系统性,不是挂急诊一样,他是需要手把手教一个人掌握系统的一个知识和技巧。我眼下督导的配额已经用完了,以后会不会在某些地区有一些督导班呢?可能有,这个得看缘份。
怎样评估分析师适合不适合自己呢?说实话这个即使有一个量表,但是这个量表你可以用,没有问题。我觉得很多时候还是要看个人得感觉,当然这个感觉会不会误导呢,也会,但是最重要还是自己的感觉。尤其是我们做精神分析趋向的,那个感觉对的话,可能就有你想要的东西。如果那感觉很不对,你也没有必要拿着一个量表结果来劝自己。但是你也可能会问,现在感觉对,以后感觉不对会怎样?那个不要紧,那个是你分析师的事。
不用精神分析的流派的话怎么办?我尽管本人是干精神分析的,精神分析也最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用一把斧头处理所有的桌椅板凳。很多时候我的回应是基于我对一个人的精神分析的理解。但是这个回应的技术本身他可能是一个认知行为式,可能是一个催眠式,甚至可能是一个居委会式的。精神分析对他可以有很多的理解,这些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选择最恰当的回应。但是这个并不意味着你会精神分析之后,你要精神分析全人类。如果你的确你对其他的流派也不熟悉,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学,你可以把这个来访者转给那些比较适合他的咨询师、治疗室那里去。
这个苦乐均等,其实它不是均等,它是一种舍心,是一种平等心。你干这一行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那些快乐的事情,他不像原来那般快乐。痛苦的事情也不像原来觉得那般痛苦。这当然不是说你的感觉麻木了,而是说你的内心不会强烈的由于某件事物的第一印象是快乐的或者是痛苦,而选择一定要排斥他或者是一定要执着他。对应的临床情境的话,不是说来访者讲那些你喜欢听的,你开心的事你愿意多听。讲那些不开心的事情、让你生气的事情,甚至攻击你的事情你不想听。而是你能够有一种真正的均匀悬浮注意,真正的温和的好奇,把这些东西都视为心理现实的变化、展现、进程。其实这个时候就很均等。
来访者一开始没有很稳定的质量很好的四转向心,这个就很正常的事情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他们的四转向心已经非常的圆满的话,很多领悟他们自己就已经有了。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阶段培养来访者的四转向心,当然这个培养是一种试探性的,你要看一看你想要使来访者的心转向过去、自己好奇和缘起的努力有没有奏效。他们可能奏效,也可能不奏效。如果不奏效的话,那就可以选择放手。
有人问如何引导来访者有四转向心呢?这四转向心是不是可以传染的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咨询师、分析师、治疗室自身有没有四转向心,你是不是对过去,对自己有很多温和的好奇。你是否愿意欣赏这个世界内心的复杂性,并且接受他们的不确定性,而继续让自己的经验敞开呢?如果你有的话,真的他的确就可以传染过去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有四转向心,跟来访者互动到最后,来访者就也有。你没有真正的话,来访者最后就也没有。
我是打算编一个四转向心的量表,这样的话有助于我的学生使用。至于我自身的话由于这个东西是自己发现的,所以我并不需要量表,借助经验的话就可以判断。但是要把它变成外显的话对很多人能够有比较清晰直接的帮助。我打算把它编成量表,大家慢慢等。
张沛超老师:想找体验师的你可能对我有点兴趣,有兴趣的话也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实情是我现在没有时间可用了。你如果信任我的话,我可以把你推荐给我的学生,他们可能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们曾经跟我蛮认真的学习过。所以你如果能够把对我的信任转移到对他们的信任,那可能也能够有不错的体验。刚刚那些我差不多都回答了,现在大家可以开始第二轮的提问。
请大家提问先告一段落,我再回答一下刚刚这个阶段大家的提问。
超个人心理学,其实它不是一个很单一的东西,超个人心理学有点像是一个大礼包一样,里头什么东西都有。有些是佛教背景的超个人心理学,有些是基督教背景,有些是苏菲派的,有些是一些很小流派的超个人心理学。他们其实也都有各自的殊胜之处。我本人对于佛教背景的超个人心理学比较熟悉,所以这一部分也有点发言权。我的感觉超个人心理学有的时候带来一种灵性的诱惑。这个诱惑有时候看起来仰是好奇,但其实恰恰就是不好奇,这个并不是真正的愿意从自身的体验中学习,也并不是真真正正的想要欣赏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中的自身的复杂性。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这可能是一种灵性的逃避。我本人是坚信人存在超个人的纬度,但是大家最好在想要搞超个人之前,先把个人的问题搞清楚,以免某些情节被投射到超个人心理学提供的某些愿景上去,这个反而违背四转向心。
当然一定要记住我这个不是对超个人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回复,因为超个人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流派,谁也不敢一竿子打翻一传人。行动转向好奇,这个其实要要求分析师本人要先修通至少是部分的修通见诸行动或者是妄动趋势。如果是没有修通,处于盲目的话。很容易就容易配合来访者的行动,这个不是说都怪来访者喜欢见诸行动,这个其实是一个共同的缘起。
咨询师的见诸行动和来访者的行动他们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实体,恰恰他们往往处于同一个过程。发生在来访者和咨询师、分析师之间是什么让两个人都不得不行动,用行动来代替好奇呢?我觉得如果能够回到这个好奇上,那么无论是咨询师的见诸行动还是来访者的见诸行动,他还是可以被转化成领悟和智慧的。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当来访者行动的时候,我们就要去承出来,他这个行动是被什么样的情感、愿望和冲突所推动的?来访者在那一刻就明白了或者拥有了他这个行动背后的意义。来访者借助了你对他的回应,而非行动,这样一个新的体验当中他有所学习。这个其实就像是一个替代性的内观,我马上会在苏州的佛学与心理学的论坛上有分享,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也在那个论坛上。有的话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
究竟落实到怎么做呢?短短的时间很难说清楚,我这里发现和总结了八种技巧,八种回应方法或者说简单的来说叫八法,你们中间有些可能听过,有些可能没有听过。这八法就是承,析,启,截,混,逐,补,泻,前三法承、析、启就会有助于帮助各位去理解那些行动背后的动力。这个八法还有四转向心还有我今天没有谈到的四重观这些是我自己在临床当中摸索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教材的,就装在我的脑子里了。
有关禅修对临床工作的助益,我不能说对所有人都有助益,但至少对我而言很有助益。我自己的内观禅修他跟我自己本人接受精神分析基本上是一前一后的,很多时候是相互助益。我自身的修行里面他们并没有什么矛盾。我觉得还是刀下留人吧,可能有时候听的太兴高采烈就比较容易行动了,提醒一下看能不能把行动转化为好奇。
那如何看待或者如何把精神分析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呢?这是个好问题。因为精神分析说到底他不是一个超越性的宗教,他还是一种世俗化的学问。也就是说他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日常生活的,你在精神分析得到的体验完全不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甚至把你害的都不能够日常生活,这个方向肯定还是有问题的。
当然不是说我们精神分析只是要帮助各位去尽可能完美的适应现实生活的,甚至精神分析的某些过程这个人可能还要变得相对不那么适应现实的生活。因为什么呢?这个适应大家可能都关注他适应外在现实的部分,可能忽略了他适应内在现实的部分。那人跟动物是不一样的,他至少有两个现实,人既需要适应外在环境的多变,也要适应内心的必然。
不是说你从精神分析当中获得某些东西,你要强迫你身边的人尤其是家人他们都得懂这一套,都得听你那一套,尽管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可是在我看来精神分析显然也不是这样的。就像我刚刚说过的那样,四转向心如果他是真的话,他自然就会传染了。慢慢慢慢的话,你的家人,你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他人也都会被传染上。所以你哪怕不想把他用在你的现实生活里,他自然也就用上了。
体验跟行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他们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也不是完全冲突的。一般来说适当的限制行动,有助于详细的体验过程。但是行动本身如果带着觉知的话,他也是一种体验。往往他还能体验出内心在静态下不能够体验的东西。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四转向心,这样一来无论你是行动还是静止,无论你是一个人还是跟很多人互动,你都能够体验自己的体验。
刚刚有位成员说是不是对我太信任了,以至于这个信任不能转移呢?这个问法显然就有问题。你这么信任我,怎么会不信任我所信任的东西呢?对不对,所以可以反观内心,你信任的是我吗?我们才刚刚认识,甚至也不认识,你还没见过我,怎么会那么确定信任我呢对不对。
如何在咨询过程中快速的发现四转向心?他一方面是个经验问题,比如说我可能要比你快一点。因为这个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但是我是怎么琢磨的?我通过什么样的现象来判断?这些其实也都有外在的一些指标,你是能够说清楚的东西。我想把这些能够说清楚的东西能不能变成一个量表,这样的话哪怕不那么清楚我是怎么发现这些的人,他也可以根据这个量表来自己做实验呢?我刚刚也说了,我肯定要编这个量表,但是也不会那么急。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四转向心?其中一个方法我们已经说了四转向心是可以传染的,比如你今天来我就传染了一点给你。第二个方法我是怎么得到他的呢?我是从精神分析的体验和禅修的体验当中逐渐升起的四转向心,所以你也可以这样尝试。
我基本上回答了刚刚提的问题,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这个时间大家可以继续提问。我就只能在这个时间之内回答那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了。
由于四转向心我从来也没有写过什么,甚至我也不打算系统的去写它,所以我没有什么书可以推荐啊。
推荐的话比如说大家看《梦的解析》,大家对这本书有兴趣,这本书我读了很久,也一读再读。
八种回应方法和四重关其实比四转向心要复杂得多得多得多。不是我卖弄玄虚,而是因为它的确很难说清楚。你对它感兴趣的话,说明你的心朝这个地方转向,心也可以是温和的转向,不需要瞬间就明白它是怎么回事。你可以带着这个兴趣去持续关注我的其他教学。比如说刚刚有问客体关系不重要吗?客体关系很重要,我本人还比较熟悉客体关系,讲课的话有些时候我是比较按照传统讲法,按照经典、自我、客体关系和自体的顺序来讲。这样的培训我可能以后也开,所以你可以关注除了这些传统的讲法之外,我也会选择性的对于那些比较熟悉,传统精神分析的,也有一些内观体验的人在讲我自己的体系。
什么样的渠道可以持续关注我呢?你从哪个渠道发现了我,你就看着这个渠道就可以了。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这个体系感兴趣,希望进一步学习这个挺好,但是讲这套体系的话我是会选择那些已经对精神分析的体系比较熟悉,有相当多的临床基础的人才会讲。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你先去参加系统的培训获得那些基础的知识再来。想要介绍体验师的,我有一个建议,你可以不要急,你等一阵子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你有很多情况下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罢了,真正的分析性的个人体验挺不好玩的,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所以如果你的确有这四转向心的话,我建议可以等一等。
《梦的解析》有很多个版本,我本人最信任是这个版本,它的好处在于它是中英文并列的,所以你可以交替着看。
总之我还是建议先学习基础的知识,先系统的学习已有的精神分析,等到那些都已经领会,在实践中都深化了之后再来听这个,可能就会真正的能够获益。比如说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CAPA之类的都可以。最好是有自身的个人分析体验100小时以上,自己的临床经验不低于1000小时,那个时候你可能再来听这个八法、四重关就能听懂一些,否则的话可能都是空的。
我们今天这个微课已经将近尾声了,这是我第一次讲微课,所以很感谢各位的捧场。我们一期一会,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肯定还会再重逢。
最后我要感谢本次微课的组织方心里程团队,尤其感谢我们的速记郭绵绵女士,真是很让人震惊,我都怀疑这是不是一台电脑,真是绵绵不绝的整理力。我也要感谢我们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同事和所有的来访者们,这样的四转向心也好,八法也罢,它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努力了。以后希望大家今天晚上淘到满意的东西。我把时间交给组织方,看他有没有什么要交代的,再见各位。


关注心里程心理

2016年心里程心理惊喜课多多

关注才不会遗憾哦!

2016,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哟!

点击超级链接

︾︾︾︾︾

2015年往期微课及2016年精彩好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